書架 | 搜作品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 現代 井上充幸/加藤雄三/ 森谷一樹/譯者:烏雲格日勒 精彩閲讀 全集最新列表

時間:2016-11-23 06:56 /歷史軍事 / 編輯:衞陽
主人公叫甘肅,黑水城,黑河的小説叫《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這本小説的作者是井上充幸/加藤雄三/ 森谷一樹/譯者:烏雲格日勒最新寫的一本軍事、三國、未來小説,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Ⅳ 沦爭的頻繁發生和黑河均沦制度的制定 Ⅴ...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

作品篇幅:中篇

更新時間:2016-09-19 01:36:16

作品狀態: 已全本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在線閲讀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第27部分

爭的頻繁發生和黑河均制度的制定

Ⅴ 《均章程》和各堡分擔的業務

Ⅵ 如今依然延續的黑河均制度

結語

引用文獻

註釋

《賑紀》

——那彥成和嘉慶十五年的甘肅賑濟加藤雄三 Ⅰ 序言:陝甘總督那彥成

Ⅱ 嘉慶十五年的災情

Ⅲ 災害的真偽——與年年代學數據行比較驗證Ⅳ 那彥成的賑濟事業

Ⅴ 賑濟的甘肅社會

Ⅵ 結語

引用文獻

註釋

從現代中國史看額濟納的和畜牧業

——地下依存型畜牧業的開始,以1957—1965為中心呼和巴特爾 

序言

Ⅰ 額濟納洲的人和自然

Ⅱ 從牲畜統計看額濟納旗畜牧業的步伐

Ⅲ 額濟納旗畜牧業的減產和黑河流量的急減Ⅳ 額濟納旗畜牧業的增產和地下位的下降結語

引用文獻

註釋

喀喇浩特是貿易城市嗎?

——從內蒙古自治區宋、元時期遺蹟所出中國陶瓷器來看弓場紀知注13

序言

入唐代期之,中國陶瓷器作為易品登上了歷史舞台。以江南越州窯青瓷、華北邢州窯瓷為中心,陶瓷器在中國國內外作為商品來易、輸出是從9世紀開始的。中國國內(今行政上的中國)以唐代時的版圖為中心擴大了銷路。五代、宋代向東北的遼、渤海境內輸出,其向契丹王國遼大量輸出了越州窯青瓷、耀州窯系青瓷、龍泉窯青瓷、定窯系瓷、鈞窯系青瓷、磁州窯系陶器,被用作飲茶的奢侈品、墓室的殉葬品。這在遼代畫中表現得漓盡致。

另一方面,向國外輸出陶瓷器也是入9世紀以開始的。從本、韓國、東南亞、西亞的9—19世紀的港遺蹟、城市遺蹟出土了數量龐大的中國陶瓷器。三上次男博士將海路陶瓷易路線命名為“陶瓷之路”〔1〕,精彩地描寫了其易歷史。今天,三上次男所提倡的“陶瓷之路”研究由谷部樂爾、井明德、佐佐木達夫等陶瓷研究者、考古學研究者所繼承和推。三上的研究,對中國的陶瓷研究者也產生了刻影響,從中國古代外銷瓷器研究角度,考古學研究者、陶瓷研究者們積極推着中國陶瓷易史的研究。

筆者從20世紀80年代期開始調查傳世、出土到土耳其、埃及、菲律賓、韓國的中國陶瓷器,從90年代開始調查運入以埃及、土耳其為中心的伊斯蘭世界的中國陶瓷器。埃及開羅市的福斯塔特遺蹟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最大的城市遺蹟。從20初世紀開始,福斯塔特遺蹟中的中國陶瓷器引了全世界陶瓷研究者的目光。筆者於1997—2001年在現場對12000片中國陶瓷器行分類、數量調查,以瞭解9—19世紀從中國運入伊斯蘭世界的中國陶瓷器的實況。〔2〕筆者從2003年開始參加綜環境學研究所的洲項目,以喀喇浩特遺蹟為中心,對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宋、元時期遺蹟所出中國陶瓷器行了調查。喀喇浩特遺蹟出土的中國陶瓷器,從20世紀初開始格外引人注目。又,80年代以,隨着發掘內蒙古自治區宋、元時期遺蹟,出土了數量龐大的中國陶瓷器。內蒙古自治區當時是遼、西夏領土,13世紀成為蒙古帝國的統治領域。

出土於喀喇浩特這一西夏、蒙古帝國堡壘城市的陶瓷器,基本上是被用於居住者的生活,景德鎮窯產瓷和青花瓷器、龍泉窯產青瓷等作為商品,可能被用作運往西方廣闊內陸世界的易品。拙文以分析喀喇浩特遺蹟出土的中國陶瓷器為中心,結近年發掘的內蒙古自治區宋、元時期遺蹟所出中國陶瓷器,以探討內陸世界(草原世界)陶瓷易的可能,並與已被揭開的由海路路線易的中國陶瓷器行比較,以考察運往草原世界的陶瓷器之特點。

Ⅰ 從研究史的角度觀察中國陶瓷器易的研究階段中國陶瓷器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1世紀。陶瓷器是包括土器的陶器、瓷器的總稱。土器跟陶器、瓷器不同,即土器從原始時代一直到現代不斷地被製作,其產地不僅僅在中國,也分佈在世界各地。最初在中國以高温燒製的施釉、質陶器,其燒製温度和窯,完全與土器不同。甚至可以説,在世界上這種高温燒製的施釉陶器,中國最為古老,最早的施釉陶器被認為出現在商代中期的鄭州期。〔3〕在本被稱作灰釉陶器,在中國被稱作原始瓷器、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的產地可能在浙江杭州市周邊或在安徽省。原始瓷器在東漢時期得到飛躍般的發展,被稱為古越瓷。它們被用作中國南部墓葬的殉葬品,並使用於飲食器皿、文。韓國百濟國墓葬、寺院、祭祀遺蹟出土了古越瓷,這是中國陶瓷器輸出的最早事例,據此可以將其時間追溯至3—4世紀。〔4〕但是,中國陶瓷器的真正輸出開始於入9世紀之。促中國瓷器生產的直接契機是飲茶的流行,某些方面這符事實,但還應當考慮唐末、五代社會發展促了廉價陶瓷器的普及。其產地在江流域、黃河流域。江流域有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雲南省,黃河流域有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東省、遼寧省、陝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在中國廣闊地區行着陶瓷器的生產。

其中積極生產輸出瓷器的是江流域的浙江、福建、江西、廣東等所謂東南沿海地區,產品主要有青瓷、瓷、黑釉瓷。14世紀以,江西省景德鎮窯產出青花瓷器、釉裏瓷器、五彩瓷器,成為中國輸出瓷器的主流。

對中國陶瓷器輸出最早投入目光的是美國的約翰·A·波普博士、英國的約翰·艾惕思爵士,以及本的小山富士夫、三上次男。約翰·A·波普博士通過研究收藏在伊朗阿德比耳寺、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託布卡普宮博物館的中國陶瓷器,將其確定為14世紀青花瓷器。此認為青花瓷器開始製造於明代,約翰·A·波普研究之元代開始之説並不確定。元代青花瓷器的標準器為敦大維德基金會所藏銘文“至正十一年”(1351)的青花瓷器,它是唯一現存原物。約翰·A·波普博士從阿德比耳寺、託布卡普宮所藏青花瓷器抽出銘文至正十一年的青花瓷器花紋樣式,命名為“元青花瓷器”。他在其論文《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5〕中將喀喇浩特遺蹟的青花瓷器當做重要依據。約翰·艾惕思爵士於1970年代作為外國人最早對景德鎮行調查,在湖田窯發現了元青花瓷器。〔6〕湖田窯址出土的元青花瓷器酷似收藏在阿德比耳寺、託布卡普宮的青花瓷器,由此確定了元青花瓷器的生產窯和消費地。小山富士夫在1940年代行了所謂舊洲領域遼代遺蹟出土的中國陶瓷器調查。小山中國陶瓷史研究的最大成果是確定了河北省曲陽縣定窯窯址,並對遼境內的行了詳盡的調查。〔7〕小山《影青雜記》〔8〕之中的《蒙出土影青片》,介紹了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遼東京遺址、遼慶州府遺址、遼慶陵遺址、遼韓州府遺址、金上京遺址、元敖蘇木城出土的影青瓷(景德鎮窯系瓷)。這些遺蹟幾乎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引人注目之處是該文確定了遼、金、元的都城和城堡曾輸入中國南方景德鎮窯生產的瓷器。從1930年代到40年代半,居龍藏、田村實造、小林行雄、江上波夫等人在小山之對內蒙古自治區的遼、金、元時期遺蹟行調查,並委託小山富士夫對出土中國陶瓷器行鑑定。

三上次男是洲、朝鮮史研究者,同時對遼、金遺蹟的陶瓷器着強烈的好奇,第二次世界大戰已對遼代窯址行過調查。〔9〕戰的60年代,對印度、埃及、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瑞典的中國陶瓷器行了充分的調查,關於伊斯蘭世界的中國陶瓷器率先發表了許多論文。他的應當算是集大成的著作有《陶瓷之路》。該著作的素材之一是出土於埃及開羅市福斯塔特遺蹟的中國陶瓷器。1964—1966年,三上次男同小山富士夫、谷部樂爾等對福斯塔特遺蹟中的中國陶瓷器行分類調查,證實了在9—18世紀的大約一千年間中國陶瓷源源不斷地輸到伊斯蘭世界的史實。

繼承小山、三上研究的是谷部樂爾。谷部於1964年參與福斯塔特遺蹟中國陶瓷器調查工作,1965年同小山在中國各地行窯址調查。1975年,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辦“本出土中國陶瓷器展”,為考古學研究者營造了對本遺蹟出土的中國陶瓷器產生興趣的契機。〔10〕展覽會之,對中國陶瓷器以關心的考古學研究者極為少數,此對中國陶瓷器的關心逐漸高漲,1976年成立本貿易陶瓷研究會(代表三上次男)。引發對中國陶瓷器關注的重大事件是1976年從韓國木浦市新安海底發現的沉船中打撈出中國陶瓷器一事。〔11〕青瓷、瓷、黑釉瓷等約5萬件中國陶瓷器從沉船中撈出。該沉船打撈出了記有“東福寺”、“至治三年”的木簡,由此確認沉船中的陶瓷器是14世紀半運往本的貨物,這是揭開傳世在本的青瓷、瓷和天目等的流通路線、年代的重要發現。

這樣,通過約翰·A·波普、約翰·艾惕思、小山富士夫、三上次男、谷部樂爾等的先行研究,中國陶瓷器易史概況巨蹄明瞭。中國陶瓷器易史的階段可分為如下5個分期:第1期 9—11世紀 唐、五代、北宋期

第2期 12—13世紀南宋期

第3期 14世紀元代

第4期 15世紀明代

第5期 16—18世紀明代中期、清代

第1期是向東亞、東南亞、西亞輸出瓷器之時。此時主要是越州窯系青瓷、邢州窯系瓷、沙窯系青瓷,其中還有彩陶器、三彩陶器等。在中國國內瓷器需量增多,質量也提高。唐代金銀器和玉器作為高級器皿被看重,五代、北宋時期瓷器達到勝過金銀器和玉器的質的發展,不僅向海外,還向契丹人的遼國輸出了大量的瓷和青瓷。

(27 / 45)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

黑水城兩千年曆史研究(出書版)

作者:井上充幸/加藤雄三/ 森谷一樹/譯者:烏雲格日勒
類型:歷史軍事
完結:
時間:2016-11-23 06:56

大家正在讀
相關內容

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耳足讀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切換簡體版]

聯繫客服:mail

耳足讀書網 | 星期6 19:14